4G「發燒」 UL提出3大安全之道
隨著4G釋照招標完成,台灣終於宣告正式邁入4G時代。從日前的資訊月活動,就不難發現許多廠商已開始順勢大打4G智慧型手機,更推出4G行動上網體驗。根據英國網絡測試公司OpenSignal於今年2月份的報告指出,4G LTE的傳輸速度是3G的10倍(註)。在4G網速飆增的加持下,讓現在流行的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可直接晉升成為隨身的個人電腦。然而,這就好比把一台全功能的桌上型電腦擠到100g左右的狹小手機空間中,其不僅會大量消耗電池電量,甚至讓行動裝置產生發熱感,這是否會進一步牽涉到使用上的安全問題?安全科學與產品認證的國際專家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提醒廠商及民眾4G產品的3大安全考量,才能「新產品、安心用」。
-
發熱發燙有關係 散熱設計要顧好
根據歐姆定律,當能耗增加,熱也會伴隨增加。能耗密度更高的4G,不免讓人擔心是否存在過熱問題。之前網路上許多玩家自行評測,就常看到3G手機在觀看影音、玩遊戲等連續運作後,溫度直逼攝氏40-50度大關!根據國際安全標準UL/IEC 62368-1的規定,手持式裝置的表面溫度僅可達到攝氏48度,倘若過熱就可能會有燙傷的安全疑慮。所以,4G行動裝置是否搭配良好的散熱設計,除了影響運作效率,更是安全的重要關鍵,廠商在設計及製造產品時更應多加留意!
-
電池安全行不行
通過認證是王道除了注意到能耗的增加與溫度上升,另一考量就是鋰電池的安全問題。目前手機要做到輕薄,軟包裝式的鋰聚合物電池是唯一選擇。但是軟包裝鋰聚合物電池雖然能夠透過彈性的包裝吸收熱膨脹的能量,可是隨著聚合物包裝的膨脹,卻有可能擠壓到電路板與其他零件,容易造成手機內部電路的短路或電弧產生。電弧能夠產生超過攝氏20,000度的高溫,除了有可能點燃其他聚合物材料,也能夠點燃軟包裝鋰聚合物電池的電解質,引起自燃爆炸的危險。因此UL建議消費者,購買電池時,最好選擇有經過公正第三方單位 (如:UL) 測試認證過的電池,這是第一關的保障,接下來也要注意使用上的安全,切勿隨意拆解或更換原廠電池,且若遇手機電池過熱或膨脹,應立刻停止使用。
-
行動充電需求升 篩選品質省煩惱
另外,4G的耗電預期將帶來更龐大的行動電源需求。現在新式的行動電源,除了要提供高速的充電需求 (BC1.2),甚至有的標榜可提供多機同時充電,目前已有號稱超過10,000mAh的行動電源問世,然而如何在同樣的體積下塞入更高的能量?這代表電池內部堆疊密度更高,安全的間隙也隨之變得更小,起火與爆炸的危險與壓力也因而增加。因此UL提醒消費者必須慎選周邊配備,品質絕對是關鍵,避免購買低廉、來路不明的產品,並確認產品上是否有值得信賴的安全標誌如UL、BSMI,幫助自己多一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