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案例實證 – 生益科技
生益科技 藉由與 UL 長期合作
實現品牌之夢並成功於國際發聲
1993 年生益科技決定摒棄來料加工的生產模式,毅然踏上轉型之途,建立自有品牌。儘管其最初申請 UL 認證確實是為了進入北美市場,但現在則證明了 UL 認證讓全球客戶高度肯定生益科技的品牌。同時,在成為 UL 標準技術小組 796 中唯一中國本土製造商的會員後,更讓生益得以掌握全球的技術熱點和發展趨勢。
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生益科技) 在產業界擁有多重頭銜–中國大陸最大的覆銅板生產企業、中國境內唯一的覆銅板上市公司、東莞市唯一擁有國家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的企業、更是 UL 標準技術小組796 (Standard Technical Panel, STP) 22 名成員裡唯一的中國本土製造商。
「隨著出口量的不斷增加,生益科技由最初被要求申請 UL 認證,發展到兩年前主動申請並獲准加入 UL 標準制定小組,這段與 UL 的合作歷程正清晰反映著生益科技的發展脈絡,」生益科技營運總監、兼任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覆銅板材料分會理事長的陳仁喜先生自豪地表示。「如今,生益科技已能代表中國覆銅板行業,讓世界聽到中國製造商的聲音。」
轉型升級,樹立業界口碑與品牌
1993 年,生益科技決定摒棄來料加工的生產模式,毅然踏上轉型之途。事實上,放棄原為歐美品牌作嫁的貼牌生產模式,不再單純依靠外方合作和資金投入的經營方式,最開始總是艱難的。「但生益科技胸懷『做大、做強』的夢想,力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創立自有品牌。」陳仁喜回顧過往道。
不過現今的生益科技,產量已居大陸首位,產品種類也最為齊全,其中更有超過 70% 的產品是銷往世界各地。談及出口國際市場的經驗時,陳仁喜分享:「最初申請 UL 認證確實是為了進入北美市場。但現在,UL 認證卻讓我們的全球客戶皆對生益科技的品牌十分認可。UL 已經不僅是一個市場准入證,它已成為產業內的一個名牌代表。」
生益科技在最早期直接與 UL 美國實驗室聯繫的時候,由於語言、地域、時差及技術水準等隔閡,確實難以深探 UL 標準;但隨著 1980 年 UL 入駐中國後,不斷加強當地測試設施、人員配置和客戶服務等,UL 與生益科技的溝通與合作得以加深和拓展。「UL 本地化程度持續地提高,今天我們與 UL 的合作比之前順暢許多,UL 的主動性也讓我們很滿意。」陳仁喜談到與 UL 的合作經驗時,對 UL 不斷提升的服務品質頷首稱讚。
建立自有品牌後,生益科技即立志追趕歐美頂尖企業的技術,所以特別重視研發的投入和與國際同業的交流機會。同時,該公司的研發投資亦日趨壯大,其中 2008 年以四千萬美元建立的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正申請成為國家研發中心。該中心承擔了產品和技術創新的研發工作, UL 亦在其技術創新和人員培訓等,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協助。
「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 UL 與時俱進的服務意識,始終能配合產業發展的節奏,所安排的各類相關研討和培訓,皆能緊密連結市場發展趨勢和技術革新,這正是期許成為產業領導者的我們所最需要的,」陳仁喜滿意地表示。「UL 一方面能根據產業技術發展方向制定與修改 UL 標準;另一方面藉由更早涉入廠商的產品研發和測試階段,以助企業提高產品送檢的成功率,對於公司的成本和時間皆有很大程度的精簡。」
攜手 UL,爭取國際舞臺的話語權
隨品牌建立和研發創新能力提升,生益科技對於進軍全球市場有了更高的訴求,「我們必須瞭解並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在國際舞臺上爭取話語權,」陳仁喜談及申請加入 UL 標準制定小組的起因說道。「UL 標準是覆銅板產業內最被廣泛認可的標準,因此,能否進入 UL 標準技術小組,對我們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UL 標準技術小組的成員包括了政府部門、產業協會、研究機構和上下游製造商等代表,其採用各自利益的觀點,對 UL 標準提出建議和進行評審,且和 UL 共同探討與標準相關的議題。在覆銅板產業的重心轉移後,亞洲的力量更不可小覷。因此在慎重考量中國製造的產業影響力,及生益科技突出的技術水準與和較高的國際市佔率後,UL 在 2008 年正式將生益科技納入 UL 標準技術小組 796。「這是一項歷史性的突破。我們不僅代表生益科技本身,更代表著中國覆銅板產業的發展水準,」陳仁喜表示。
生益科技為該標準技術小組唯一的中國製造商,兩年來參與標準技術小組的活動後,陳仁喜分享其中的收穫:「首先,這是一個企業瞭解全球技術熱點和發展趨勢的絕好機會;其次,企業可更深入瞭解 UL 標準、測試的方法和原理,把相關的經驗儘早分享給實驗室,提高產品的測試通過率。最後,透過此平台,製造商的意見不僅被重視甚而最終被採納,大力激勵了製造商的積極參與度,這和過去製造商的被動遵從角色有很大區別。」
「技術小組的全體成員共同就產業發展趨勢、相關標準修改和制定進行探討。除了每年四月舉行的例會,每個小組成員都可隨時登錄相關系統,查看其他成員提出的議題,並發表自己的看法,」陳仁喜道。「即使我們僅是其中一票,但我們卻能讓世界同時聽到中國覆銅板產業的心聲!」。
陳仁喜分享成功經驗時,不忘提出願景,「企業要將眼光放遠,才能具備與國際頂尖同業同台競技的實力;要瞭解國際遊戲規則,多參加國際交流,以為日後的發展奠基。未來我們非常希望能看到更多的本地製造商,在國際的舞臺站上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