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案例實證 – 香港飛利浦
香港飛利浦
與 UL 共同守護個人護理產品的安全
飛利浦公司首次委託 UL 測試產品可追溯至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其後雙方持續合作了近百年的歷史。飛利浦的產品一向以創新為賣點,市面上難以找到與其相同的產品。由於原合作的認證公司在服務範疇及效率上已追不上飛利浦公司的步伐,該公司決定選擇更可靠、更全面性的認證機構UL 來確保公司的創新能量和市場競爭力。
歷經商業的變革與環境的淬煉,飛利浦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電子公司之一,業務遍及全系列的消費性電子、照明以及醫療保健等產品及服務。
早在 1948 年,飛利浦便進駐香港市場。公元 2000 年,香港飛利浦躍升為亞太區的產品發展研究中心暨個人護理產品總部。由於飛利浦大部份的零組件供應商與 OEM 製造商多集中在中國境內,而看重香港的地理便利與同文同語及零時差等優勢,飛利浦決定以香港做為全球佈局時最重要的研發據點。如今香港飛利浦已坐擁各類電子產品的開發及研究精英群。
需要更強支援以配合產業急速發展
飛利浦的產品一向以創新為賣點,市面上難以找到與其相同的產品。飛利浦不斷進行市場研究,分析消費者需要及市場趨勢,確保科技知識及研究結果能演變成高品質的產品,如頭髮護理產品、護膚器具、二合一脫/剃毛器及電鬚刨…等。
「因為所推出的產品款式新穎及包羅萬象,我們察覺原合作的認證公司在服務範疇及效率上顯然已追不上我們的步伐,因此我們決定尋找一家更可靠、更全面且在市場上更具公信力的認證機構,而 UL 正符合這些條件,」香港飛利浦個人護理產業品質經理潘兆輝先生強調。「UL 是美國電氣安全標準的開創者,工程師對標準的詮釋自是最清楚可靠的,所以產品凡通過 UL 認證,便可大幅減少產品因安全爭議而引發的回收風險。此外,UL 提供的產品認證範圍亦能完全涵蓋我們的產品系列,不論是消費者或零售商皆對 UL 核發的安全認證十分熟悉且深具信心,這對我們的產品銷售有極大的助益。以上是我們選擇 UL 的幾大理由。」
在與 UL 進入真正合作階段後,香港飛利浦同仁感受到 UL 不單在品質及品牌上比其它認證公司優異,其所提供的服務在許多部分是其他認證公司所沒有的,例如在產品研發初期,UL 工程師即主動要求參與其中,這些工程人員憑藉著資深的安規經驗,為飛利浦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使得該公司能夠在完成開模階段 (Tooling Stage) 後避免可能需要的重大修改,因而大步加快產品的研發速度並降低研發成本,使產品更快推出市場。此舉不僅加強了我們的競爭力,減少的成本亦可投注至其他產品的研發。
另外,透過與 UL 工程師的合作與學習,飛利浦的工程師因此加深認識了 UL 在產品安全上的要求及理念,這絕對有助飛利浦將來在新產品上的開發。「UL 的服務確實讓我們一舉數得,所以我們認為當初找上 UL 合作產品安全認證的決策是十分正確的,」潘兆輝指出。
為顧客設想的貼身服務理念
對於與 UL 的親身合作經歷,香港飛利浦個人護理產業產品高級經理李澄女士指出,除了在研發初期的支援外,在將樣品送至 UL 後,為了讓飛利浦掌握測試進度與狀況,UL 會主動每週滙報,一旦產品在結構檢查或測試時發現問題,UL 更會立刻告知飛利浦。UL 工程師的謹慎不僅見此,甚至在某些細微的項目,如使用者說明書,亦會細心檢閱,以確保測試專案能夠在預期的計劃內完成。
由於飛利浦的產品類別繁多且皆屬於精密設計,所以與飛利浦合作的零組件生產供應商及 OEM 製造廠超過百家。倘若產品出現安全問題時,單靠飛利浦的人力與有關廠家研究問題來源,往往會較費時,「不過 UL 工程師卻能積極參與我們與相關製造商的電話會議,並適時指出問題癥結,進而提供專業意見以爭取解決問題的時間,著實為我們節省了很多的時間及人力,」李澄表示。
在個人護理產品系列的發展,飛利浦製造的是快速、高效和緊貼顧客身體的產品,因此必須十分了解顧客的身體,才能了解如何做出讓顧客深感舒適方便的產品。同樣地,UL 在認證產業累積多年的經驗,了解甚麼樣的貼身及快速服務,才能真正協助客戶發展業務。對於提供給顧客的服務理念,UL 與飛利浦確實是不謀而合。
「最近我們有一個電捲髮器的認證,在 UL 的協助下,首次採用調和歐洲與加拿大標準而成的 EN60335 標準來申請 CUL 列名標籤。在進行產品檢測之際,我們最初也十分擔心其中的結構規範,如間距、絕緣和膠料的運用和過往的標準會有一定的差別,因而將耽擱產品的製造計劃,然而在與 UL 工程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不僅按時完成此專案,同時對歐洲的 IEC 標準有更深入的認識,」潘兆輝續道。
展望未來將有更廣泛的合作
在與 UL 緊密合作關係的基礎之上,展望未來,香港飛利浦盼能在更加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搶得優勢,因此將擴大與 UL 的合作範疇。「我們希望一方面可保持與 UL 現在的緊密合作模式,另一方面則可擴展 UL 的服務至其他產品上,以確保在競爭環境中,讓飛利浦早著先機,比對手更早推出適合市場的產品,」李澄指出。「透過前線工程人員的正面迴響及公司管理層看到的效率提升,對於 UL 的服務與工程團隊品質深感滿意。」